技术文章
原代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在体外经历复制衰老,主要由 p53/p21 和 Rb/p16 通路触发。SV40 大 T 抗原(SV40T)通过结合 p53 与 Rb 蛋白,解除细胞周期阻滞;hTERT 补充端粒酶活性,维持端粒长度。两条通路同时失活,细胞获得持续增殖能力。实验显示,单独表达 SV40T 的细胞在第 25 代出现端粒缩短危机,联合表达 hTERT 后增殖曲线保持指数型,倍增时间稳定在 24–28 h。
采用 Telomere PNA-FISH 结合 Flow-FISH 技术,可在活细胞水平监测端粒长度。永生化株的平均端粒荧光强度维持在 8–10 kb 区间,原代对照在第 20 代下降至 5 kb 以下。荧光信号呈均匀分布,说明群体遗传均一。若观察到端粒长度异质性增大,提示亚群分化或基因组不稳定,需要单克隆再筛选。
永生化并未牺牲组织特异功能。Western blot 检测 ERα、ERβ 表达量与原代差异<15 %。体外蜕膜化模型(8-Br-cAMP + E2 + P4 处理 72 h)中,IGFBP-1 分泌量可达 3.5 μg/mL,与临床原代样本一致。关键转录因子 FOXO1 核转位效率>80 %,表明信号通路完整。功能缺失常见于 hTERT 过表达量过高(>5 倍内源水平),需通过慢病毒滴度梯度实验优化 MOI=2–3。
常规 G-banding 仅能检测 >5 Mb 的结构变异。采用 low-pass WGS(0.5×)结合 CNV 分析,可识别 100 kb 级拷贝数变化。永生化株在 30 代内 CNV 负荷指数(每 Mb 的 CNV 数目)<0.05,与早期原代接近。热点区域 8q24.21(包含 MYC)拷贝数增加 1.2–1.4 倍属常见漂移,不影响功能。若检测到 3p14.2(FOXP1 区域)缺失,需立即弃用该批次。
永生化过程可能激活 cGAS-STING 通路,导致 IFN-β 分泌升高。建立 Jurkat 共培养体系:效应/靶比 5:1,48 h 后检测 CD69 表达。合格株诱导的 CD69+ T 细胞比例<10 %,与原代无差异。若比例超过 20 %,提示细胞表面 MHC-I 表达异常,需加做 β2-微球蛋白敲低或 B2M 基因编辑修复。
液氮冻存 6 个月后端粒长度下降 <3 %,复苏 24 h 内端粒酶活性恢复至冻前水平。关键步骤:DMSO 浓度 10 %,降温速率 -1 °C/min,37 °C 水浴 90 s 快速复苏。复苏后第 1 代不做任何药物筛选,防止应激诱导 p16 反弹。第 2 代起加入 0.5 μg/mL puromycin 维持 SV40T 表达,避免基因沉默。
建立实验室内部代数红线:核型异常率 >5 %、端粒长度 <6 kb、倍增时间 >36 h、蜕膜化 IGFBP-1 产量下降 30 % 四项任一触发即淘汰。红线数据每 5 代更新一次,确保下游实验可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