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适合实验需求的正常小鼠血清需从多个维度综合考量,包括实验类型、动物背景、血清质量及合规性等。以下是系统化的选择指南:
一、明确实验目的与需求
1.实验类型与应用场景
细胞培养:需选择热灭活(56℃,30分钟)或未灭活血清,需关注促细胞增殖效果(如小鼠胚胎干细胞培养需高纯度血清)。
免疫实验:若用于抗体封闭或阻断,需确认血清中无目标抗原抗体(如检测小鼠源性蛋白时,避免使用同源血清导致交叉反应)。
体内实验:如腹腔注射、造模辅助,需选择无内毒素、无外源因子的血清,避免引发动物炎症反应。
分子生物学:用于蛋白沉淀、核酸保护等,需关注血清中的蛋白酶、核酸酶活性(选择低活性或灭活处理的血清)。
2.物种与品系匹配
同源性优先:小鼠实验原则上使用小鼠血清,避免异源血清(如牛血清)引发免疫反应。
品系特异性:根据实验动物品系选择对应血清(如C57BL/6小鼠实验建议使用同品系血清,避免Balb/c等品系差异导致的背景干扰)。
二、血清来源与动物背景控制
1.动物年龄与性别
年龄:
幼鼠(4~6周龄)血清:抗体水平低,适合需要低免疫球蛋白的实验(如细胞培养初期)。
成年鼠(8~12周龄)血清:营养成分与抗体含量较均衡,适用于多数常规实验。
老龄鼠(>18周龄)血清:可能含更多衰老相关因子,非特殊需求需谨慎选择。
性别:
雌性血清:激素水平较稳定,适合生殖系统相关实验。
雄性血清:蛋白浓度略高,适用于需要高营养支持的细胞培养。
2.健康与饲养条件
SPF级标准:选择来自SPF级(无特定病原体)饲养环境的小鼠血清,避免细菌、病毒(如鼠痘病毒、仙台病毒)或寄生虫污染(如弓形虫)。
饲养周期记录:确认小鼠未接触实验相关抗原(如未免疫过特定蛋白),避免血清中含目标抗体干扰实验。
三、血清质量控制指标
1.关键理化指标
蛋白浓度:正常小鼠血清蛋白浓度约为60~80g/L,过低可能提示采血过程溶血或稀释,过高需确认是否为浓缩血清。
溶血程度:肉眼观察血清应为淡黄色透明液体,深红色或浑浊提示溶血(血红蛋白>50mg/dL会影响细胞活性)。
内毒素水平:细胞实验要求内毒素≤0.1EU/mL,体内实验需≤0.05EU/mL(通过鲎试剂法检测)。
2.微生物与外源因子检测
无菌检测:需通过细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真菌(如念珠菌)培养验证(培养14天无菌落生长)。
病毒筛查:至少包含鼠肝炎病毒(MHV)、小鼠细小病毒(MPV)、乳酸脱氢酶升高病毒(LDV)等检测(PCR或ELISA法)。
3.功能验证
细胞培养测试:接种3T3细胞等标准细胞株,观察细胞增殖曲线(24~72小时倍增率应≥1.5倍)及贴壁率(≥90%)。
免疫实验验证:如用于ELISA封闭,需测试血清对包被抗原的非特异性结合率(应<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