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27492905
TECHNICAL ARTICLES

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章植物可溶性糖含量检测:原理与应用解析

植物可溶性糖含量检测:原理与应用解析

更新时间:2025-05-27点击次数:131

在植物生理研究与农业科学领域,可溶性糖含量的精准检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溶性糖不仅是植物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也是植物抗逆性、果实品质和生长发育的关键指标。亚科因生物推出的CheKine™植物可溶性糖含量检测试剂盒(微量法),凭借其精巧的设计的性能,为植物糖代谢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植物可溶性糖的生理角色

可溶性糖家族涵盖还原性单糖(葡萄糖、果糖)、二糖(蔗糖、麦芽糖)以及部分可水解淀粉。这些糖类物质贯穿植物整个生命历程:

  • 光合作用即时调控:在叶片光合组织中,可溶性糖浓度实时反馈光合效率,通过糖信号通路调控光合基因表达。

  • 抗逆生理的核心介质:面临干旱、低温、高盐等逆境时,植物积累可溶性糖以稳定细胞渗透压、保护生物膜结构、维持酶活性。

  • 果实品质的量化指标:在园艺作物育种中,可溶性糖含量直接关联果实甜度,是衡量品种优劣的关键参数。

CheKine™试剂盒的量化检测策略

亚科因生物的CheKine™植物可溶性糖含量检测试剂盒采用微量法设计,通过多步骤酶促反应实现精准检测:

酶偶联反应体系

  • 磷酸己糖异构酶转化:样品中的葡萄糖在磷酸己糖异构酶作用下转化为果糖,确保所有还原糖参与后续反应。

  • 己糖激酶催化磷酸化:果糖在己糖激酶作用下转化成果糖-6-磷酸,同时消耗ATP。此步骤实现糖类物质的初步捕获。

  •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反应:果糖-6-磷酸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作用下脱氢,产生NADPH。NADPH的生成量与样品中可溶性糖含量呈正比关系。

比色反应的优化波长

试剂盒选用340nm作为检测波长,这一波长与NADPH的最大吸收峰匹配,同时有效规避了植物提取物中类黄酮等干扰物质的吸收峰。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精确测量340nm处吸光度变化,可实现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准确定量。

反应缓冲系统的精细化设计

采用Tris-HCl缓冲体系(pH 7.4-7.6),配合Mg²⁺离子,为酶促反应提供最适条件。缓冲系统还包含表面活性剂,可有效裂解植物细胞壁,提高样品提取效率。

检测结果的定量分析与应用拓展

通过标准曲线法对可溶性糖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其线性范围可达10-200 μg/mL,相关系数R²≥0.99。这种高精度检测能力使CheKine™试剂盒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

  • 植物抗逆性研究:在干旱胁迫实验中,利用该试剂盒检测不同小麦品种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发现耐旱品种在胁迫后48小时可溶性糖积累量比敏感品种高出37%,揭示了糖代谢在植物抗旱中的核心作用。

  • 果实品质评估:在草莓采后成熟过程中,每日检测果实可溶性糖变化,发现成熟初期糖含量以每天4.2%的速度增长,为最佳采摘时间提供量化依据。

  • 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研究:在赤霉素处理的水稻幼苗中,检测可溶性糖动态变化,发现处理后72小时糖含量比对照组提高28%,阐明了赤霉素通过糖信号通路调控植株生长的分子机制。



联系方式

027-59716789

(全国服务热线)

武汉市生物加速器c17-2

wenjie.wang@abbkine.com

添加微信

Copyright © 2025亚科因(武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鄂ICP备2023023546号-3

技术支持: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录   sitemap.xml

关注

联系
联系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