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细胞侵袭是指细胞受到外来信号刺激后,侵入周围组织或基质的特性。这一过程在伤口愈合、细胞分化、胚胎发育和肿瘤转移等生理与病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细胞侵袭机制对于理解肿瘤恶性进展、开发抗肿瘤转移疗法以及探索胚胎发育和组织修复的分子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细胞侵袭分析试剂盒(24 孔板,8μM)基于 Boyden 小室原理,并在微孔膜上添加了一层基质胶,以模拟细胞外基质环境。细胞在趋化因子或物理信号的诱导下,需降解并穿过这层基质胶,才能穿过微孔膜,从而实现对细胞侵袭能力的检测。24 孔板设计允许同时进行多组实验对比,8μm 孔径的微孔膜适合大多数贴壁细胞和部分悬浮细胞的侵袭实验。
与传统的侵袭检测方法相比,本试剂盒具有以下显著优势:一是结果更加客观准确,避免了人工划痕等操作带来的误差;二是操作简便,实验周期相对较短,通常在 24 - 72 小时内即可获得结果;三是可重复性强,便于不同实验室之间进行数据对比和验证。
细胞选择与培养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细胞系,特别是具有侵袭特性的肿瘤细胞系。确保细胞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无微生物污染,生长至对数生长期。将细胞培养在相应的培养基中,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保证细胞的活力和正常代谢。
细胞计数与调整浓度 :使用细胞计数板或自动细胞计数仪精确计数细胞,调整细胞浓度至适宜范围,一般为
-
个 / mL。细胞浓度过高可能导致微孔膜上细胞过度重叠,影响侵袭结果的准确性;浓度过低则可能导致侵袭细胞数量过少,难以准确计数。
24 孔板检查 :仔细检查 24 孔板,确保孔内无异物、划痕或破损。将孔板置于超净工作台中,进行紫外线消毒 20 - 30 分钟,以消除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保证实验环境的洁净。
基质胶铺膜与微孔膜安装 :将适量的基质胶均匀铺在 24 孔板的每个孔底,注意基质胶的用量要适中,确保能够形成均匀的基质胶层。然后将 8μm 孔径的微孔膜 carefully 放入铺有基质胶的 24 孔板中,确保微孔膜平整且与孔壁紧密贴合。避免微孔膜出现褶皱或气泡,否则可能影响细胞侵袭和后续的染色观察。将铺好微孔膜的 24 孔板在 37℃下孵育 1 - 2 小时,使基质胶固化,形成稳定的基质层。
细胞悬浮与接种 :将准备好的细胞悬液轻轻吹打均匀,确保细胞分散良好。然后将细胞悬液缓慢加入到含有微孔膜和基质胶的 24 孔板中,每孔加入适量的细胞悬液,一般为 100 - 200μL。避免产生气泡,以免影响细胞在微孔膜上的附着和侵袭。
设置对照组与实验组 :根据实验设计,设置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可加入趋化因子、药物处理剂等刺激物,以诱导细胞侵袭;对照组则加入等量的无刺激物的培养基或溶剂。同时设置重复孔,一般每组设置 3 - 5 个重复孔,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细胞侵袭孵育 :将接种好细胞的 24 孔板置于 37℃、5% CO₂ 的细胞培养箱中孵育。孵育时间根据细胞类型和侵袭速度而定,一般为 24 - 72 小时。定期观察细胞的侵袭情况,可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在微孔膜上的生长状态和侵袭趋势,判断细胞是否开始穿过基质胶层和微孔膜。
非侵袭细胞去除 :孵育结束后,轻轻吸去 24 孔板中上层的培养液,用无菌的 PBS 洗涤微孔膜表面 2 - 3 次,去除未侵袭的细胞和残留的培养液。注意 PBS 的量不宜过多,以免对微孔膜上的侵袭细胞造成冲击,导致细胞脱落。
染色与固定 :将固定的染色溶液加入到 24 孔板中,使染色溶液覆盖微孔膜。根据试剂盒说明书,选择适当的染色方法和染色时间。常见的染色方法包括结晶紫染色、吉姆萨染色等,染色时间一般为 10 - 30 分钟。染色完成后,用 PBS 洗涤微孔膜 2 - 3 次,去除多余的染色液,确保背景清晰,便于后续观察和计数。
显微镜选择与设置 :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或倒置显微镜进行观察。选择合适的物镜倍数,如 10× 或 20×,以便清晰观察微孔膜下表面的侵袭细胞。调整光强和焦距,确保图像对比度适中,便于区分细胞和背景,准确识别侵袭细胞的形态和位置。
拍照与记录 :在每个微孔膜下表面随机选取多个视野,拍摄细胞图像。记录每个视野的细胞数量和分布情况。为了保证结果的代表性,需随机选取至少 5 个视野进行拍照,避免主观偏倚。可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对细胞数量进行初步统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细胞计数与数据统计 :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对拍摄的图像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设置阈值和参数,自动识别并计数微孔膜下表面的侵袭细胞数量。计算每个孔的平均细胞数量,并求出每组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以评估细胞侵袭能力的差异。
结果比较与统计学分析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细胞侵袭数量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处理条件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如 t 检验或方差分析,评估实验结果的显著性。绘制柱状图或折线图,直观展示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情况,便于观察和比较不同实验组之间的差异。
细胞状态监测 :确保细胞在实验过程中处于良好的状态,避免细胞过度生长、死亡或污染。在细胞接种前,检测细胞的活力和增殖能力,确保细胞能够正常侵袭。定期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排除因细胞自身问题导致的实验误差。
实验条件优化 :根据细胞类型和实验目的,优化实验条件,如细胞浓度、孵育时间、趋化因子浓度等。进行预实验,确定最佳的实验条件,以获得清晰、可靠的侵袭结果。同时,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如温度、湿度、CO₂ 浓度等,减少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基质胶质量与处理 :基质胶的质量和处理对实验结果至关重要。确保基质胶的新鲜度和纯度,避免基质胶过期、降解或污染。在铺膜过程中,严格控制基质胶的用量和均匀性,确保每个孔的基质胶层厚度一致。孵育固化基质胶的时间和温度要精确控制,以形成稳定的基质层,为细胞侵袭提供良好的模拟环境。
试剂质量保障 :使用高质量的试剂和耗材,确保试剂的纯度和有效性。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避免试剂过期、污染或误操作。对关键试剂进行小规模测试,验证其性能和稳定性,确保试剂能够满足实验要求。
操作规范性 :在实验过程中,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避免人为误差。使用移液器等工具时,确保精确吸取和加入液体,避免气泡产生。在细胞接种、染色、洗涤等步骤中,保持动作轻柔、均匀,防止对细胞和微孔膜造成损伤。同时,做好实验记录,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和操作细节,以便后续结果分析和问题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