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细胞周期染色分析试剂盒主要包含以下几种关键组分:
DNA 染料:如碘化丙啶(PI)或溴脱氧尿苷(BrdU),这些染料可以与细胞内的 DNA 结合,通过荧光信号的强弱反映 DNA 的含量。
固定液和 permeabilization 溶液:用于固定细胞并使细胞膜通透,便于染料进入细胞内部。
RNA 酶:用于去除细胞内的 RNA,减少背景荧光,提高 DNA 染色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洗涤缓冲液:用于去除未结合的染料和其他杂质,确保检测信号的清晰度。
细胞周期染色分析试剂盒基于 DNA 含量的变化来分析细胞周期。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DNA 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通过 DNA 染料与细胞内的 DNA 结合,可以利用流式细胞仪或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 DNA 的含量。根据 DNA 含量的分布,可以将细胞分为 G0/G1、S 和 G2/M 期。
细胞培养与收集:根据实验需求,将细胞培养至适当的密度。对于贴壁细胞,使用胰蛋白酶消化并收集细胞;对于悬浮细胞,直接收集即可。用 PBS 洗涤细胞两次,去除培养基和其他杂质。
细胞固定:将收集到的细胞用预冷的固定液悬浮,调整细胞浓度至 1×10^6 cells/mL。在 4℃下固定细胞 30 分钟。固定液通常为 70% 乙醇,它可以迅速穿透细胞膜,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和核酸固定,同时保持细胞的完整性。
细胞通透化处理:使用 permeabilization 溶液处理细胞,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使 DNA 染料能够进入细胞核。处理时间一般为 5 - 10 分钟,然后用洗涤缓冲液洗涤细胞两次。
RNA 酶处理:加入适量的 RNA 酶溶液,37℃孵育 30 分钟。RNA 酶能够特异性地降解细胞内的 RNA,减少背景荧光,提高 DNA 染色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DNA 染色:加入适量的 DNA 染料(如 PI),轻轻混匀,室温避光孵育 30 分钟。PI 通过与 DNA 的沟槽结合,发出红色荧光,其荧光强度与 DNA 含量成正比。在细胞周期的 G0/G1 期,DNA 含量为 2N,荧光强度较低;在 S 期,DNA 含量逐渐增加,荧光强度处于中间水平;在 G2/M 期,DNA 含量为 4N,荧光强度最高。
去除未结合的染料:用洗涤缓冲液洗涤细胞两次,以去除未结合的染料和杂质。离心速度为 300×g,离心时间为 5 分钟。用适量的洗涤缓冲液重新悬浮细胞。
分析检测:将染色后的细胞悬液转移到流式细胞仪检测管中,立即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在流式细胞仪中,PI 的激发波长为 488 nm,发射波长为 617 nm。通过分析细胞内 DNA 含量的分布,可以将细胞分为 G0/G1、S 和 G2/M 期。
细胞周期染色分析试剂盒应保存在 4℃左右的低温环境中,避免光照直射和温度波动过大。在保存过程中,注意密封保存,防止试剂挥发或吸收水分。每一批次的试剂盒都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
操作环境控制:实验操作应在无菌环境下进行,避免细胞受到污染。使用的试剂、培养容器和操作工具都应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操作应在超净工作台中进行,以降低污染风险。
染色时间优化:染色时间应根据细胞类型和实验需求进行优化。过短的染色时间可能导致染色不充分,影响检测结果;过长的染色时间则可能导致非特异性染色,增加背景信号。建议在正式实验前进行小规模的预实验,以确定最佳的染色时间。
避免光照:DNA 染料对光敏感,操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样本的光照时间,以防止荧光淬灭。在染色和检测过程中,应使用适当的避光措施,如使用避光罩或在暗室中操作。
细胞状态监测:实验全程观察细胞状态,确保细胞处于良好的生理状态。若发现细胞出现异常,应及时调整实验条件。